查看原文
其他

福州,那些“有名无实”的地名(上)!

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-10-12



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地名,因此,地名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。

地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专名,一部分是通名。

专名常常是历史留下的烙印,如果没有细究来源或由来,让人不知所云;通名,顾名思义,比较容易理解。


古人干脆将福州地名编成一首优美长诗,好记易懂,是指引“外乡人”进福州古城的路牌。据


《七闽现代骨董录》





青圃蓝圃慢慢行,乌龙过江三角埕,黄山城门乡下路,后琯直达白湖亭,下渡红墙十锦庙,梅坞过岭仓前桥,中洲大桥设税馆,中亭街鱼货两边排,小桥左边排水果,安民崎顶挂退衣,横街几家酒米店,惠泽境内剔棕毛,文山横山吉祥山,吉祥山下铸铜锣,茶亭粉店多热闹,福德桥边祖庙前,洗马六柱九仙铺,斗中街一派制头梳,月爿池几家铜钴店,闯进南关一座城。



01

蓝圃”无兰花


距离福州城区23公里的蓝圃村,据载发祥于明东成祖永乐二年(1404年)。这个额先祖们竟然爱上了花卉——兰花。因此,村中遍地种植兰花,“蔚然成圃”而得村名。然而,许多年后,兰花并没有留下,却播撒出红色种子——曾是中共闽浙赣省委、闽中地委、福长林中心县委等领导的革命斗争根据地之一。蓝圃村所属的镇为“祥谦镇”,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——林祥谦,便诞生于此。


02

祭酒岭”无祭台

福州鼓楼区西洪路旁边有一座山岭叫祭酒岭,据说古时进出福州的一条必经之路。那时,祭酒岭设有凉亭,赶路的行人常常要在这里歇脚,远行的人在此与送行的亲朋好友告别。
祭酒岭,其实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。
祭酒岭原名“高安山西岭”,为纪念五代闽国国子监祭酒湛温殉国于此而改名。
相传,后唐时,闽王王延翰要杀害他的兄弟建州王延禀派来谏阻的使者,派国子监祭酒湛温送毒酒到祭酒岭与使者会面,湛温不愿因杀了使者而使王氏兄弟反目成仇。于是,他放走了使者。归途中,自己饮下毒酒身亡。后人为纪念湛温,将此岭改名为祭酒岭。


03

能补天”无女娲

华夏这块大地为何有生灵繁衍?据传是“女娲补天造人”而来的,当然,女娲能补天是因为她的女神,然而,福州鼓楼区却有个叫“能补天巷”的地方,但它却与女娲无关。
据传,古时候有位闽北穷秀才邝继聪,他到福州参加科举考试。到了福州,在偏僻的小巷中找了一个最便宜的客栈住下。一天下起大雨,地上涨满了水,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。他看到后动了恻隐之心,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,救了众多蚂蚁。

科考时,他的文章写得很好,考官很满意,然而却有一个错别字,把“天”字写成了“大”。照理,有错别字一律不能录取,考官感到惋惜。考官又重复翻开考卷一看,奇怪的是,那个“大”字竟然变成了“天”字,只是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,拂掉后,考官第二天再翻开时,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。考官觉得奇怪,找到考生问明原因,考生如实讲了由来。于是,考官不作错字处理,录取他为举人。第二年邝继聪进京会试中了进士,来福建做官。到了福州,又找了这个小巷那间最便宜的客栈住下,当地官员想接他到衙门住,他说:“贵地灯笼虽大无斤两,秤锤虽小压千斤,大小岂能定功过,须知此地能补天”。从此,“能补天巷”而得名。


04

古三座”无三座

如今高楼林立的“古三座”地名,昔日却是福州温泉古遗址。
据说,古三座是在唐末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建罗城时,当时的汤边和臭兜之间还是一片荒野,修建城池的民工发现此处从地下涌出温泉。于是,民工们干完活后,便来此洗浴和洗涤衣物。为了方便使用,便用石头垒成不规则的“水池”,让温泉水从石缝中不断涌出。后来民工完工后离去,留下了温泉池。当地人在此处的榕树下,设个茶摊,供过路人喝喝茶,歇歇脚,赚些茶水钱。后来,当地人又将其改砌成三座较规则的长方形台座,并在上边搭起了茅屋,以方便当地人洗浴。时间久了,茅屋倒塌,当地有三家人分别建起了三座高脚的木板房,分别取名为“石泉楼”、“玉清楼”、“即龙泉”。于是,人们将此地称为“三座”。到了近代,人们开始知道享受生活,因此处有地上“涌出的温泉”,人们盖起了温泉澡堂,取名为“古三座”澡堂。如今,“古三座澡堂”虽然依在,但也留下“古三座”的地名。


05

竹林境”无竹林

元朝初年,驻扎的元军常骚扰福州当地百姓,一次,几名元军又在骚扰普通百姓,一位拳师看不下去,一拳将元军打死。被打死的元军是参将铁木耳的弟弟,拳师知道这下创了大祸,便躲进了附近的竹林里。元军参将带领一帮人马追至竹林,将竹林团团包围,但众兵士又不敢闯入竹林内搜查。参将铁木耳下令放火烧竹林,火没烧多久,突然,天降大雨,大雨将火淋灭。铁木耳下令众兵士进入竹林搜查,却不见拳师踪影。铁木耳回到府里,次日病倒卧床,发高烧,口里不停叨叨:竹林有尚书公。夫人见状,心想是不是昨日火烧竹林时得罪了尚书神?铁木耳夫人问了当地人情况,当地人告诉夫人:你家老爷触怒了尚书公,才得此惩罚,你赶紧到庙里烧香礼拜,求得尚书公原谅。夫人听后赶紧备好贡品到庙里烧香礼拜,拜毕回到家中,铁木耳病也好了。铁木耳知道此事后,下令不再追究拳师的责任,并在被烧的竹林里建了一座尚书庙,从此,此地便称为“竹林境”。


06

宦贵巷”无太监

“宦贵巷”位于鼓楼区南门法海路南侧,南北走向,长度75米、宽不足3米。

宋朝时胡文炳、胡文炜兄弟登科,在巷头立了登云坊。到了清朝咸丰年间,美国教会在南台保福山创办格致书院,清同治三年(1864年)移至城内观巷格致中学。当年学校里有美籍、英籍教师,这些外籍教师及其眷属就聚居住在附近的巷里,福州人将之称为“番鬼巷”。

“番鬼”即为“洋鬼子”的贬义俗称,久而久之,这些外籍教师知道后,向当地清政府抗议。清政府福州当局为了平息洋人的抗议,干脆将巷名改为“宦贵巷”。“宦贵”与“番贵”是谐音,改了字,意义完全不同。


07

钱塘巷”无池塘

钱塘巷位于鼓楼北大路与鼓屏路之间的一条小巷子,近年来因“钱塘小学”而闻名。
据传,一日,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化名“林汝光”,带着徒弟余心发到此处寻宝。只见这里一潭死水,臭味难闻。李铁拐开始施法,只见他仙气一吹,池塘里的臭水顷刻间变成了满塘的铜钱。“钱塘”因此而得名,此处小巷便称为“钱塘巷”。


08

城门”无城门

城门位于南台岛东部,历史上这里并无古城门,那么,为何称为“城门”呢?
有两种传说:
一是,晋太康年间,著名的风水大师郭璞根据天象欲在此修建一座城门,后来并没有建成城门,但却留下“城门”的地名。
另一则是,五代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曾在此处驻军,军营用木栅栏围着,将出入营门称为“柴门”,后来传到百姓误以为称“城门”,以误传误,流传至今。



往期内容


为什么要推出“三孩生育政策”?

全球热钱正涌入中国

中国历史十大未解之谜

你所认知的“四大文明古国”是这样吗?

陨落南宋王朝的最后根脉——赵家堡


点个在看你会发财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